2022年度复旦大学“荣昶优秀学者”申请评选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的历史性战略要求,复旦大学和上海荣昶公益基金会联合设立“荣昶学者”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项目,支持和激励有志于投身全球治理的优秀学生赴国际组织学习、实践、任职。2022年度“荣昶优秀学者”荣誉称号及荣昶生涯发展津贴、国际组织入职补贴申请评选工作已于2022年3月正式启动,全年开放申请,具体通知如下:
一、申请对象
2022年度复旦大学“荣昶优秀学者”面向上海市高校及长三角地区985高校开放,符合申请条件的上海市高校及长三角地区985高校全日制在读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全日制非在职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或上述教育阶段三年内毕业生(即2020届至2022届)均可通过所在或毕业高校就业管理部门进行申请。成功申请者可获得“荣昶优秀学者”称号;“荣昶优秀学者”可以申请连续三年的“国际组织入职补贴”;往届“荣昶学者”、“荣昶高级学者”如向国际组织求职,在获得入职笔面试机会后,可申请“荣昶生涯发展津贴”。
二、申请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不具有国外永久居留权;
(二)申请者应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校期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诚实守信;
(三)申请时为上海市高校及长三角地区985高校全日制在读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全日制非在职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或申请时为上述教育阶段三年内毕业生(2020届至2022届);
(四)申请者未来有三年及以上的国际组织就业规划;
(五)申请“荣昶优秀学者”称号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已被国际组织录用,申请当年入职的应届毕业生;
2.已入职国际组织不超过三年的往届毕业生;
(六)已获得“荣昶学者”、“荣昶高级学者”称号学生优先考虑;
(七)“荣昶生涯发展津贴”面向“荣昶学者”(含“荣昶高级学者”)开放,且需在申请当年度参加国际组织求职笔面试,并产生国际旅费开支。
有以下情况者,不具备参评资格:
(一)触犯国家法律与行政法规者;
(二)违反所在高校校纪校规受处分者;
(三)违反公序良俗,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者;
(四)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中不及格者;
(五)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三、申请材料
荣昶生涯发展津贴:
(一)复旦大学“荣昶生涯发展津贴”申请表(申请者所在或毕业院校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由院系学生工作首要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
(二)注明工作地点、时长等的入职笔面试通知,附相关国际组织的背景资料、工作职责的说明;
(三)复旦大学“荣昶生涯发展津贴”国际旅费资助申请表(决算表)及相关证明(登机牌、航空公司行程单、支付证明等)
(四)个人简历,已获得资助情况说明(情况说明由申请者所在院系、学校就业部门进行审查并加盖公章)及相关证明材料;
(五)学籍证明(在读)或毕业证书(已毕业);
(六)“荣昶学者”(含“荣昶高级学者”)证书(如有)。
所有申请材料(电子版)均发送至IO2022@ustc.edu.cn邮箱,同时抄送至jybgs@ustc.edu.cn邮箱。纸质版材料同时递交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国际楼209室。
荣昶优秀学者:
(一)复旦大学“荣昶优秀学者”申请表(申请者所在或毕业院校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由院系学生工作首要负责人在申请表上签署审核意见),电子版材料需提交加盖公章的扫描件;
(二)注明工作地点、时长等的入职/录用证明,附入职国际组织的背景资料、工作职责的说明;
(三)复旦大学“荣昶优秀学者”费用申报表(预算表);
(四)个人简历,已获得资助情况说明(情况说明由申请者所在院系、学校就业部门进行审查并加盖公章)及相关证明材料;
(五)学籍证明(在读)或毕业证书(已毕业);
(六)未来三年及以上在国际组织的就业规划陈述(字数不限);
(七)国际组织工作报告,在资助年份的第一年末、第二年末分别提交当年度报告,作为继续接受资助的审核依据,第三年末提交三年工作总结,作为项目反馈;
(八)在国际组织继续工作证明,在入职或申请后第一年末、第二年末分别提交,作为继续接受资助的审核依据;
(九)“荣昶学者”(含“荣昶高级学者”)证书(如有)。
所有申请材料(电子版)均发送至IO2022@ustc.edu.cn邮箱,同时抄送至jybgs@ustc.edu.cn邮箱。纸质版材料同时递交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国际楼209室。
四、申请和评选程序
“荣昶学者”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行使项目管理职能,负责荣誉称号评审和津贴、补贴额度认定。委员会下设秘书处,开展具体工作。“荣昶学者”项目依托复旦大学,面向海内外,邀请相关各学科专家、国际组织官员等建立专家委员会,提供政策咨询与智力支撑。评审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基本原则。
申请时间及后续注意事项如下:
1、2022年度复旦大学“荣昶优秀学者”和“荣昶生涯发展津贴”全年开放申请。申请“荣昶生涯发展津贴”的学生,本年度国际组织求职笔面试在本通知发布之前的,提出申请并经项目委员会评审予以资助的,需同时提供笔面试结果与录用情况,如成功被录用即可继续申请当年度“荣昶优秀学者”;已获笔面试通知、尚未参加的,可在当年度参加面试后申请资助,并提供笔面试结果与录用情况。申请“荣昶优秀学者”称号的,可在本年度确认入职后或确认继续工作后提出申请。
2、申请者应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在读学生需经所在高校院系及就业管理部门审核并盖章,毕业学生需经毕业高校院系审核并盖章后,向项目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
3、材料将于提交后2个月内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后,项目管理委员会将于每年6月中旬及12月中旬公示荣誉称号拟授予名单和认定的津贴额度,公示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若申请提交日期距最近一次公示日期不足2个月,则待审核合格后,延至下一次公示期进行公示。对复旦大学“荣昶优秀学者”评审结果有异议者,可在公示阶段通过邮件或书面方式向项目管理委员会提起申诉。拟授予名单公示无异议后,将正式公示荣誉称号授予名单和认定的实习津贴额度。
4、获得“荣昶优秀学者”称号的学生或毕业生应按照国际组织录用通知规定的时限,按期入职国际组织工作,并在每资助年度末提交国际组织工作报告和下一年继续国际组织工作证明,作为继续申请国际组织入职补贴的审核依据。若申请后三年内从国际组织离职,将无法继续申请剩余年度的入职补贴,所有补贴仅按年度为单位计算。
5、获得“荣昶优秀学者”称号的学生或毕业生,如有违反所在高校校纪校规、中国法律法规、所在国法律法规、国际组织的相关规定、以及本项目的相关规定者,将被要求交还已发放资助,并撤销“荣昶优秀学者”称号,最终解释权归荣昶学者项目管理委员会所有。
6、学生在国际组织任职期间,应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国际组织的相关规定、以及本项目的相关规定,自觉接受学籍所属高校和驻外使(领)馆的管理。
五、津贴或补贴标准与发放
荣昶生涯发展津贴:
1、发放标准:“荣昶学者”(含“荣昶高级学者”)在向国际组织求职中获得入职笔面试机会后,可申请“荣昶生涯发展津贴”,根据学生经济情况,每次可申请不超过人民币壹万元(RMB10,000.00)的国际旅费补贴;
2、次数限制:根据求职情况,可多次申请,在同一培养学历层次内(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阶段)最多只能申请五次本项目资助。
国际组织入职补贴:
1、发放标准:在国际组织成功入职的“荣昶学者”、“荣昶高级学者”,以及非“荣昶学者”项目的长三角地区高校在读生或三年内毕业生(即2019届-2021届毕业),在获得“荣昶优秀学者”称号后可申请国际组织入职补贴,一次申请为三年期,第一年伍仟美元(USD5,000.00),第二年叁仟美元(USD3,000.00),第三年贰仟美元(USD2,000.00);
2、发放形式及时间:经项目管理委员会评估审核给予资助的,资助发放时间以公示期结束之日起3个月内为参考,具体发放时间需以项目管理委员会秘书处的财务工作进度为准。
3、资助年限认定:在本通知发布之前应在本年度入职而尚未入职的,资助年限从入职时开始计算;已入职工作的,资助年限从公示时开始计算;
4、资格复核:在资助年度第一年、第二年末需提供该年度工作报告与下一年度继续国际组织工作的证明,作为发放下一年度资助资格的复核材料,复核通过才能继续获得资助;
5、资格限制:“荣昶学者”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项目采用进阶式培养模式,已得到“荣昶优秀学者”称号及实习津贴的申请者,不再具备申请“荣昶学者”和“荣昶高级学者”的资格。
6、次数限制:每位“荣昶优秀学者”只能申请一次入职补贴,一次为连续三年期,若申请后三年内从国际组织离职,将无法继续申请剩余年度的入职贴补。
六、其他注意事项和联系方式
获得“荣昶优秀学者”称号的学生负有为“荣昶学者”及其他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进行经验分享、协助国际组织联络的义务,需在成为“荣昶优秀学者”三年内参与3次“荣昶学者”项目教育教学活动,担任课外导师。项目管理委员会同时建立信息库,对国际组织入职毕业生进行跟踪和管理。
“荣昶优秀学者”国际组织入职补贴用于支持“荣昶优秀学者”完成入职国际组织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在使用入职补贴时不得违反相关财务纪律和法律。
每一位“荣昶优秀学者”都将获得专门订制的“荣昶学者”编号戒指,应以维护项目荣誉为己任;都应树立正确的全球治理观、价值观、人生观、事业观,选择代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作为个人的长期发展方向。
本通知由复旦大学“荣昶学者”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自核准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作为2022年度的申请评选依据。
联系电话:
复旦大学“荣昶学者”全球治理人才项目管理委员会 021-65642562,5566547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 联系电话:0551-6360248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业办公室 联系电话:0551-63607164
复旦大学“荣昶学者”全球治理人才项目管理委员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就业办公室
2022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