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通办
一号通办:
0551-63606695
通联邮箱
通联邮箱:
jiangf@ustc.edu.cn

中国科大代表团访问日本




9月3日至9月6日,杜江峰副校长率团访问日本,校长外事代表杨杰,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副部长瞿昆,王晨参加出访。代表团先后访问了九州大学、东京工业大学,调研了在日校友企业,与我校日本校友代表进行了座谈。

9月3日下午到达福冈后,杜江峰一行立即访问了日本九州大学,受到了九州大学副校长续方一夫、副校长渡边公一郎、国际部部长本村宏明以及国际交流部门负责人的热情接待。会谈中,杜江峰副校长首先回顾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九州大学合作交流的历史渊源,介绍了中国科大建校61年来的特色,特别介绍了科大近年来成立的生命科学和医学部的思路与计划以及生命医学部学生的来源和培养方案等。九州大学续方副校长对杜江峰副校长率团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科大的办学成就给与了高度赞扬,对生命医学部的创办思路十分赞赏,双方都对科大首任校长郭沫若先生是九州大学校友感到格外亲切。续方副校长表示,今后两校一定要加强合作交流。双方对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特别是医学部学生的联合培养)获取双学位的项目、互派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互相接受留学生等进行了探讨磋商。杜江峰副校长风趣地提出,我们的第一任校长留学九州大学,我希望中国科大生命医学部的第一届毕业生中就有九州大学的留学生。续方副校长和渡边副校长都高兴地表示:如果能这样就最好了,我们共同努力。会谈双方指定九州大学国际交流处加茂下祐子课长和中国科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部王晨副部长作为双方的联络窗口,尽快推进商谈中的项目能够落实。会谈后,九州大学两位副校长一起盛情宴请了代表团。

(杜江峰副校长与续方一夫副校长合影)

9月4日上午,杜江峰副校长一行访问了九州大学医学部,并与医学部部长北園孝成教授进行会谈。杜江峰介绍了我校首届“医学英才班”的主要情况,指出在全球化人才培养的视角下,加强学生的国际化交流有助于拓展学生多元化的视野。北園孝成教授对我校“理工医”相结合的“新医学”人才培养特色十分羡慕,希望双方积极推动两校医学领域的教授间的合作与学生的交流。随后,双方对具体交流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会谈后,代表团又访问了九州大学免疫学实验室,临床教育中心与医学信息中心,了解了日本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日本医学信息发展现状。

访问结束前,九州大学还专门引领我校代表团去观瞻了为郭沫若老校长树立的纪念碑。

(与九州大学医学部北園孝成部长会谈)

9月5日上午,代表团一行访问东京工业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高田润一和国际部长明友豊香等负责人接待了代表团一行,高田润一副校长对代表团来访表示欢迎,并对今年8月份在我校举办的首届“日本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文化夏令营”中,中国科大对于东工大参营学生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高田副校长随后介绍了东京工业大学目前的国际合作现状。杜江峰副校长表示,中国科大与东京工业大学同为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AEARU)成员,两校具有相似的学科背景与一定的科研合作基础,希望未来可以提升两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杜江峰副校长介绍了我校苏州高等研究院的情况,双方商讨了两校后续推进双硕士学位项目,本科生学期交流,科研人员学术合作等相关事宜,确定东京工业大学的国际交流处长铃木纪子和中国科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副部长王晨作为两校的联络人,加强联系,落实会谈中的合作交流项目。

(代表团与东京工业大学高田润一副校长、国际交流处铃木纪子处长合影)

9月6日,代表团一行调研了我校校友企业,并与企业负责人代表戴志坚(781-799)、谢文全(782)、余东(856)等创业有成的日本科大校友开展座谈。杜江峰对于校友多年来对母校的关心与支持、特别是戴志坚、余东、刘雪峰、雷忠等校友多年来连续不断申请“樱花科技计划”接待科大学生到日本学习访问付出的大量心血和精力表示衷心感谢。杜江峰副校长明确表示,作为母校一定要成为在外奋斗校友的坚强后盾,要为校友释困解难,支持校友获得更大的成功。校友们听了非常激动,深深感激母校的亲切关怀。校友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并就未来在科大与日本之间的学术交流、规模化的学生交流,产学研结合的国际交流中,校友如何做好牵线搭桥的作用展开热烈的讨论。戴志坚校友当场明确表态,今后每年都愿意接受科大学生到他的企业进行毕业实践活动。会谈中大家情绪高涨,一致表示一定要为母校再创辉煌,尽自己所能,积极做出贡献。

(代表团与校友合影)

当晚,中国科大在日校友会20余位校友济济一堂,与杜江峰副校长一行相聚,杜江峰副校长向校友介绍了60周年校庆以来,学校在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详细询问了校友们的工作学习情况,鼓励大家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希望在日校友在中日科技、人文交流中发挥桥梁作用。

代表团访问九州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得到了陈献(785)和余东(856)校友的全程陪同与大力协助。


(国际合作与交流部)